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30章 检校中书令
第(2/3)页
廉等,但都没得到皇帝的支持。
其实杨恭仁、宇文士及、陈叔达这三人都是武德朝和贞观初过宰相的,但是后来都被罢相,杨恭仁甚至从洛州都督位置卸任后,已经致仕回家养老了。
而陈叔达还在丁忧母丧,不可能复出。
至于宇文士及,虽然已经召回朝中,但拜的是右卫大将军之职,其实也就是个虚衔,根本没有重回中枢。
高士廉是皇帝心腹,还是皇后舅舅,但他跟长孙无忌前后脚罢相,这两年一直在外,先是安州再到益州,长孙无忌起复都遥遥无期,高士廉自然也不到时候。
而除了这几个,还真没有谁有这资格拜可仆射。
“左光禄大夫、上柱国、代国公李靖,免检校中书令职,拜尚书右仆射,赐绢千匹。”
听到这个早就预料到的任命,长孙无忌心里一阵酸楚。
皇帝钦命,自然再无异议,接下来不过是中书草诏,门下用印,白麻宣相罢了。
虽然中书令温彦博之前弹劾李靖,但现在却依然还得当殿为李靖写拜右仆射诏书。
待他挥笔写完,李世民看了一遍,点头赞赏温彦博有才华。
右卫大将军宇文士及跪坐殿中,冷眼看着,感觉就好像一出大戏,他一文人宰相做着右卫大将军,实际上右卫衙门啥也管不着,经常被召来廷议,也不过是充个摆设。
而李靖一武将,现在却是先检校中书令又拜尚书右仆射,哼,不过是皇帝趁机夺李靖兵权,顺便在政事堂再安个摆设罢了。
他觉得李靖会跟秦琼一样,在政事堂摆设两三年,然后到时李靖请辞几次,皇帝批准,李靖也就彻底退出朝堂。
事实上,李靖拜这右仆射起,他便相当于交权了,这右仆射,都不如他以前的都督有实权。
他心里很佩服皇帝的本事,这几年把太上皇的老臣压的死死的,掀不起一点浪来,甚至还能让功勋武将派服服贴贴,确实非一般的手腕。
李靖拜右仆射,
人事议论并没结束。
武怀玉卸任回京,也肯定要安排,如何安排,皇帝问大臣们。
侯君集仍然是率先站起来,强烈举荐武怀玉,右仆射没位置了,就举荐武怀玉为中书令。
毕竟中书令和侍中,都是经制各设二人,现在都仅一人。
侯君集各种称赞武怀玉,什么年轻有为,什么功高着著,什么之前拜相有经验等等,
要不是知道他跟武怀玉虽为同门师兄弟,但他跟武师兄关系并不好,大家还真以为这是同门情谊呢。
房玄龄提议可任武怀玉为兵部尚书,
本就有检校兵部尚书衔,现在直接转正就很好。
魏征则提议可以让武怀玉再次任民部尚书,觉得武怀玉搞钱很有本事。
也有人提议让武怀玉继续掌雍州府的。
皇帝瞧着众人,最后目光落到侯君集身上。
关于武怀玉如何使用,其实李世民也很纠结,本来他打算让武怀玉在幽州呆着,跟李绩一样,慢慢熬。
可这次武怀玉立的功劳很大,
虽然也犯了些错,但无伤大雅,反倒是因为这些小错,让李世民想让武怀玉回京来。
灭了突厥之后,下一步如何打算,皇帝自有他的雄心壮志,但这都离不开钱,离不开财政。
现有的财政制度,有很多问题,这是皇帝早意识到的,去年跟武怀玉在樊川深入聊过这些,只是还欠缺条件。
“侯三水说的很有道理,武怀玉年轻有为,能文允武,尤其是之前拜相主持财政,表现的也很好,
既然如此,那么便拜武怀玉为兵部尚书,”
话未落,皇帝又接着道,“检校中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weishukan.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