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银花_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92章 银花

第(2/3)页

前以种谷子和荞麦为主,今年怀玉把自己和妻妾还有老武、怀义他们名下的塬上田土,都大部份种了棉花。

    精心伺弄大半年,如今终于开了花。

    对于许多祖祖辈辈只知道在塬上种麦子种谷子种荞麦高粱的百姓来说,这玩意太稀奇了,

    尤其是当棉花成熟,棉桃炸开,露面里面白朵时,更让人意外。

    蚕丝还得先种桑再养蚕,等蚕结茧然后再煮茧缫丝,种麻也还要经过剥麻沤麻等许多工序。

    可这地里就直接长出这么一朵朵的棉花,扯一扯,变成一小团蓬松柔软,摘掉里面的籽,加工一下就能纺织。

    太神奇了。

    庄子里的管事奴仆,还有附近村子的百姓,都被武家请来摘棉花。

    采摘棉花其实是个累活苦活,丝毫不比收麦子轻松,甚至也要赶时间,否则雨水下来,这棉花会坏,就是时间晒久了,也影响质量。

    摘棉花得手巧手快,但也容易刺伤手。

    稻谷黄了,高粱红了,

    武家的棉花采摘越发热闹,大多数百姓都是头一次摘棉花,好在武家有把式头,

    大家下地前就已经交待好,每个人戴上草帽,穿上长袖衣,每人身上再系一个布口袋,

    棉花要摘好,不能满地跑,

    得有耐心,一颗颗的摘过去,

    这项工作,好像是在收获云朵。

    站在田边地头看的人,觉得很新奇甚至有些浪漫,但对于在地里干活的人来说,却并不轻松,地里很热,棉桃刺手,衣服还容易挂破。

    棉田产量并不算高,缺少肥料,加上一些虫害,使的亩产很低,在后世,棉花亩产三五百斤很寻常,甚至有亩产七八百斤的,但武家的棉花,虽然也还施了不少肥,可在第一天采摘后,经过计算,亩产也不到百斤,还是籽棉。

    十斤籽棉可出三斤皮棉,亩产百斤籽棉,其实也就能得三十斤皮棉。

    但是管事们却一个个都对这收获非常兴奋激动。

    因为就算一亩只能得二三十斤皮棉,但这些在他们眼里可是地里头长出来的银子,

    白叠布现在可是比丝绸还贵,哪怕加工比较复杂,可价格高啊。

    棉花三斤成布一匹,

    而现在细叠布一尺,上等值钱四十五文,次四十四,下四十三。就算是最差的粗叠布的下等品,也值十钱一尺。

    一匹布四十尺,最好的细叠上等,值钱一千八,现在的米价,能买大米三十六石。如果换成稻谷,则相当于五十石。

    “阿郎,咱家这棉地亩产近百斤籽棉,可得近三十斤皮棉,要是织成布,可得十匹,十匹啊。”

    庄头虽然是扑在这地头近一年,看着一点点长大,但真收获了,还是欣喜的满脸通红。

    十匹棉布,如果是上品值钱一万八,就算最差的也值四千钱。

    而这些塬上的旱地,本来种谷子,也就亩产一石左右,以现在的价值,才值四十钱不到。

    起码百倍之差。

    “老刘啊,你这账算的太简单了,这地里产的只是籽棉,可不是皮棉也不是棉花更不是棉布,何况种棉花这还投入了种子、肥料,以及许多人工呢。”

    棉花最难的还是加工,去籽和纺织都是极费人工,就算武家花重金投入研究,搞出了去籽、纺织、提花等机子,

    可如果是把棉花给人加工纺织,织一匹布的成本,最起码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weishukan.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