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武氏部曲_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95章 武氏部曲

第(2/3)页

道,这也算是靠山吃山,靠着油坊那就做卖油郎。

    跟棉花一样,花生、葵生籽都是武怀玉带来的新作物,都是很好的油料作物,甚至还是极不错的零食。

    现在油坊里这些油,价格最高的自然还是山茶油,然后就是花生油了,接着是胡麻油,最便宜的是菜籽油和大豆油,

    今年武家开始用棉籽榨油,不过榨出的油不用来食用。

    真要说起来,花生比大豆的出油率高多了,甚至亩产也要高些,就是收获加工麻烦点。

    管事拿来油坊的账本,很高兴的汇报油坊的收益。

    很高,很高。

    在以前,油坊本来就是跟磨坊并列为农村地主豪强们们垄断的两个加工产业,包赚不赔的买卖,甚至无需太多投入,一本万利。

    武家的油坊利力风车动力,效率更高,而且武家名头也大,加上向来经营比较诚信,所以油坊几乎没停过,收购各种油料作物,一年到头不停的加工,

    别的小作坊也就是在农闲之时,榨上个把月油,但武家这是一年到头的榨,甚至不止一个油榨,作坊里的工人,那都是常年雇佣的,

    “油坊还可以再扩建,咱们现在完全忙不过来,各种油供不应求。”

    武家并不止这个油坊,但管事觉得龙桥的油坊还能再扩大点。

    管事雄心勃勃,甚至想要再扩建几番,到时花生油坊、菜籽油坊、胡麻油坊、大豆油坊、棉籽油坊等都单独,”

    “单独再建个棉籽油榨坊,再建个大风车,”武怀玉道,棉籽油虽然也可食用,但毕竟后世发现传统的榨油坊会使的棉籽油含有一些让男人不育可能的毒素,还是不能做食用,专门拿来做肥皂香皂吧。

    长安人喜欢吃胡麻油,

    胡麻煎饼是上到皇帝下到小民都喜欢的美食,胡麻油与羊肉搭配也是绝配,不过还是那句话,普通小民之家,一个月也吃不起多少油,更别说是胡麻油。

    在天下动荡的时期,也是粮食最短缺的时期,这个时期主食都不够,更别说其它,

    油料作物种的少,自然油也少,价格也高。

    现在大唐总的来说,是连续几年大的丰收,天下安稳,农业恢复,口粮基本上是已经充足,虽然还有许多人饥不裹腹,但这不是供应量的问题,这是购买力的问题,不是市面上没有粮食,而是许多人穷购买力不足。

    粮食进入稳定供应期,甚至开始有点供过于求的时候,粮价在年年下跌,这两年有朝廷的托市,粮价在慢慢的恢复,现在长安的粮价基本维持在斗粟五钱,斗米大约是八九钱。

    仍然是近几十年来的低位,

    这个情况,也促使的现在一些地多的地主,开始改变粮食种植的种类,他们敏感的改变发现,不再单纯的种粮,而是开始种经济作物,种油料作物大豆油菜胡麻,甚至是种药材种棉麻,种蔬菜等。

    在粮食不再那么短缺而价格低走情况下,其它的那些油料、药材、蔬菜、棉麻等,反而需求依然巨大,甚至越来越大,前景仍然极好。

    种粮和种其它的收益差距越来越大,

    不过对多数普通百姓来说,他们现在仍然还是以种粮食为主,再种点桑麻,首先还是要满足衣食自给。

    他们手中的土地太少,多数还是租地,要交许多租子。

    现在武家自己的地就是在年年下调粮食的种植面积,城郊田地主要就是种菜为主,现在甚至还开始搞棉稻轮种、玉米小麦、大豆麦子、油菜水稻轮种,主要就是提高产值效益。

    武家现在还会鼓励自己的佃户,或是乡邻们,在保证口粮的前提下,也种一些经济作物,如种油菜种胡麻种花生甚至是种葵花籽种大豆种棉花等,

    这些种一亩,收获后卖给武家,所得收益比传统的粮食要高不少。

    油坊里有一个年轻伙计,赤着上身在油坊里干活,门口有个卖油老汉叫他,

    “武相公。”

    这是对父子俩,而且就是龙桥的人,两人看到武怀玉都很激动,

    “钱叔,这是你儿子钱二郎吧?”

    卖油翁很激动,他以前是官奴,后来赏赐给武怀玉,在武家做事表现好,得到恩赏放免一次,成了武家的部曲。

    虽说是武家的部曲,仍附属武家,但武家给他们自由挺大,老钱一家其实就是武家的佃户,武家出地出牲口出种子出肥料,老钱家出人出力,伙种田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weishukan.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