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4章 赏黄金千两_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54章 赏黄金千两

第(1/3)页

长安。

    皇帝放下一切庶务,专心服丧守孝。

    长孙无忌为山陵使,他在三原的北面塬上,率人堆土为陵,陵高六丈。

    李世民本来打算是要按汉高祖长陵高九丈的规格修,但李渊留下遗诏务从俭约,斟酌汉魏,以为规矩。左仆射房玄龄以为,长陵制度,过于宏侈,有违大行皇帝遗诏,二丈立规,又伤矫俗,光武中兴明主,多依典故,尊为成式,实谓攸宜。

    这事就这么定下,

    按汉光武帝六丈陵制,为大行皇帝修陵。

    东宫。

    皇太子承乾在皇帝居丧期间监国摄政。

    宰相们与东宫官共同辅佐,

    “庙号高祖,谥号太武皇帝,陵曰献陵!”

    左仆射房玄龄进奏。

    给李渊定庙号高祖,这是宰相们和礼部等共同商议的,

    庙号高祖而不是太祖,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李渊开国称帝之后,已经尊祖父李虎为景皇帝,庙号太祖。

    李虎已经是大唐太祖了,李渊自然不可能再当太祖,做为开国之君,高祖这庙号也是很恰当的,刘邦就是汉高祖。

    至于谥号太武皇帝,倒是争论了许久,一开始商议的是武皇帝,后来奏告皇帝,李世民在父亲灵前,考虑了会后摇头,

    觉得武皇帝不足以彰显父亲开国创业之功绩,

    于是温彦博提议改为大武皇帝,

    最后李世民说了太武皇帝,

    于是高祖太武皇帝就这样定下来了,现在奏报太子,也只是走个过场。

    承乾也知晓此事,对这庙号谥号陵号便都点头同意。

    萧瑀出列,

    “岭南武怀玉快马上疏,岭南道贡黄金千两修献陵,又贡金八百两助征吐谷浑饷,”

    萧瑀现在代民部尚书,武怀玉一下子给朝廷要捐一千八百两黄金,那可是折钱一万四千四百贯啊。

    收到这消息时,他还有些不敢相信。

    但民部的官员告诉他,岭南现在很有钱,武怀玉的使府,手握着岭南三分之一的税入呢,何况这岭南各州,还留了三分之一。

    萧瑀特意去了趟太府寺,找了回京任太府卿的武怀义,

    喝了一壶茶广州英德红茶后,萧瑀对这茶叶赞不绝口,得知这是武家从姚州都督苏定方那里弄来的南中大叶种,在岭南经过培育改良后的新茶种,茶园良种化,以适合外贸而加工为红茶,

    这茶便于海运,且汤色红亮,浓郁持久,滋味浓爽,特别是搭配上糖,深得许多胡商的喜爱,在广州港卖的很好。

    从武怀义这个前广州都督这里知晓武怀玉确实能拿的出一千八百两黄金,而且绝不是开玩笑后,萧瑀今天才把这事上报。

    大家对于武怀玉的这大手笔都很惊讶。

    一千八百两黄金啊。

    温彦博问,“进贡的是黄金?一千八百两全是黄金?”

    “老臣听说岭南本就多金银,近年又堪探出不少金银矿,朝廷的矿税是二八抽分制,官抽矿二分为税,余八分,四分支钱收买,四分自由发卖。”萧瑀提醒温彦博,贞观以来朝廷对金银铜铁铅锡等矿产,主要就是抽、买,先是抽百分之二十的税,然后和买四成,

    剩下四成允许矿主自己卖。

    这相比起过以前直接对矿征定额课税,要先进的多,而朝廷给矿主留下四成的矿自己买卖,也是让利于民,避免朝廷二分抽解,八分折买后,让矿主得不到多少利,而使的民间采矿业萧条。

    光靠官矿,是远远不足的。

    在贞观这种矿课制度下,这些年采矿业很兴盛,岭南那边就更兴盛了,

    一来那边矿多,二来那边偏远蛮荒,容易弄到便宜的奴隶做矿工,再则如铁,韶州有最大的生铁浸炼铜场,佛山又是现在南方最大的铁加工产业地,在岭南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weishukan.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