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9章 棒球理论_重生始于199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89章 棒球理论

第(1/3)页

巴菲特最后补充这一点是所有投资者的惯性病,市场看的太重,已经偏离了自己心里的价值标准。  

                当初杨明华和巴菲特在纽约见面的时候,巴菲特也向他提到这个问题。  

                准确的说,每一个见过巴菲特的人,都从他的嘴里听到过这一条重要的理论。  

                不是巴菲特脑子里面没有其他东西了,而是这一条投资思维最容易迷惑人,很多投资者死在了这个坑里,没有翻过身,甚至有的三番五次的往坑里跳。  

                现场的所有嘉宾相互讨论了起来,感同身受。  

                苏伟也点了点头,承认巴菲特的理论。  

                接着巴菲特主动偏头看向了苏伟,好像在示意,你有什么要说的或者在他的理论上有什么补充的?  

                众人的视野回到舞台上,随着巴菲特的眼睛一致看向苏伟。  

                苏伟拿起话筒微笑着说:“巴菲特先生提到的自我价值判断是每一位投资者应该准确认识的。  

                我给大家做个比喻。  

                一个长期导向型的投资者就好比击球手,比赛中没有出现好球,也没有出现坏球的时候,击球手可以对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击球机会无动于衷,其中不乏别人看到很可能就会挥棒的机会。  

                价投者就是比赛的学习者,不论击中与否,他们都从每一次挥棒中学习经验。  

                他们不会受别人的表现影响,只关注自己的成绩如何。他们有无尽的耐心,愿意等,直到一次绝佳的击球机会出现在他们面前——一个被低估了的投资机会。  

                价投者不会投资那些他们没有十分把握的,或者那些风险奇大的公司。”  

                听完苏伟的话,巴菲特傻了。  

                苏伟把他接下来想讲的话抢先说了。  

                大概意思一致,巴菲特自己给这个理论取了一个名字叫住“棒球理论”。  

                理论的根据依然来自于个人的价值衡量标准。  

                台下的嘉宾们,结合苏伟和巴菲特之前讲的投资思维来深层次的理解这句话。  

                基本概括了一个投资者选着出手时的所有心态以及将会发生的结果。  

                他们作好记录后,抬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weishukan.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