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 108 章 双轨青春
第(2/3)页
不辞辛劳。或许正是这份沉甸甸的亲情与责任,让阿栋在面对未来时,做出了与同龄人截然不同的选择。
阿栋继续说道:"我有个亲戚在关市的某某汽车大厂,我想去那里学门技术。在工厂里,只要肯吃苦,总能学到东西,以后也能靠手艺养活自己。"九月沉思片刻,缓缓说道:"阿栋,我知道你有自己的考虑。但这条路并不轻松,你真的想好了吗?"阿栋语气坚定:"想好了!我不想再让父母那么辛苦,而且在工厂里能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总比在学校里混文凭强。"
九月见劝不动他,便不再多说,只是叮嘱他一定要照顾好自己,有什么困难随时联系。挂断电话后,九月望着窗外的天空,心里五味杂陈,她既担心阿栋的选择会让他吃苦,又佩服他这份为家庭着想的担当。
另一边,阿栋已经在关市的汽车大厂开始了新的生活。2010年的国产汽车制造业正处于野蛮生长阶段,厂区里起重机的轰鸣声、冲压机的撞击声混作一团。工厂里机器轰鸣,流水线上的工人忙碌不停。阿栋被分配到装配车间,每天的工作就是重复着拧螺丝、安装零部件的动作。车间里油污满地,噪音震耳欲聋,工作环境十分艰苦。但阿栋没有抱怨,他知道,这是学习技术的必经之路。
他工装裤膝盖处的补丁浸着机油,这是三天前调试设备时蹭破的——那台德国进口的焊接机器人,说明书全是英文,他硬是靠着电子词典啃了整整两夜。
"小栋,过来搭把手!"班长的喊声穿透嘈杂。阿栋将最后一口馒头塞进嘴里,抓起扳手冲向流水线。车间顶上悬挂的老式风扇吱呀作响,带起阵阵热浪,他脖颈的汗珠顺着脊梁滑进衣领。这份三班倒的工作让他时常产生时空错位感:凌晨三点的车间灯火通明,而此刻,九月应该正在台灯下背诵《赤壁赋》。
工作之余,阿栋主动申请到车间学习汽车的构造和制造工艺。每天下班后,别人都去休息了,他却泡在车间里,跟着老师傅学习。老师傅们大多是从九十年代就进厂的老工人,他们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阿栋拿着笔记本,认真记录着每一个零件的名称、作用,以及汽车组装的流程。遇到不懂的地方,他就虚心向老师傅请教,直到弄明白为止。
想起九月,阿栋摸出揣在裤袋里的山寨手机。屏幕亮起时,他慌忙用袖口擦了擦沾着油污的手指。"九月,今天模考数学难不难?别死磕压轴题,基础分拿稳才是关键。"短信发送成功的提示音响起,他望着车间墙上的"质量就是生命"标语,忽然想起高中时,九月总爱把这句话抄在错题本扉页。
复读班里,九月正对着一模成绩单发呆。数学110分的红笔数字刺得眼睛生疼,最后两道大题的空白处,老师用红笔批注着"思维局限"。她咬着笔头,窗外的梧桐树终于抽出嫩芽,嫩绿的新叶在春风里轻轻摇晃。手机震动,阿栋的短信跳出来:"我今天跟着老师傅学修变速箱,原来课本上的理论和实际操作差这么多。你也要多结合错题总结方法!"
阿栋的车间生活逐渐步入正轨。每天清晨五点,他都会提前半小时到岗,拿着笔记本记录夜班遗留的设备问题。午休时,他总泡在技术部档案室,翻着发黄的维修手册。有次为了搞清楚发动机异响的原因,他连续三个休息日守在拆解区,用粉笔在地面画出零件组装示意图。老技术员老张被他的执着打动,破天荒将压箱底的维修笔记借给他。
"这小子有股轴劲儿。"老张在车间会议上这样评价。阿栋却知道,自己是在和时间赛跑。每当看到父母寄来的家书里写着"家里一切都好",他就想起父亲布满裂口的手,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weishukan.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