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章 地窖秘密_我们都是九零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 21 章 地窖秘密

第(3/3)页

:犁头豁开了大口子,像缺了牙的嘴;锄头把上缠着褪色的红布条,布料边缘已经磨得毛糙;镰刀的刃口还沾着干巴巴的泥土,仿佛凝固了往昔的时光。

“这把犁是太爷爷闯关东的时候带回来的。”秀秀跪在地上,手指沿着犁辕上的纹路轻轻擦拭,她的指尖停在一道深可见骨的刻痕上,“那时候开荒,石头太多,犁头不知道撞坏了多少次。”

九月凑近细看,木头上深浅不一的刻痕纵横交错,在手电筒的光晕下,那些凹陷处仿佛还留着几代人的指纹。她伸出手轻轻抚摸,凹凸不平的触感从指尖传来,像是在触摸一段段尘封的故事。想象着太爷爷在烈日下挥汗如雨,握着这把犁开垦荒地;爷爷年轻时用它翻耕土地;直到现在,虽然有了机器,这把犁依然被小心保存着。

就在这时,手电筒的光线突然开始闪烁,明一阵暗一阵。九月下意识抬头,发现穹顶的石壁上密密麻麻刻满了字和画。“1987.6.5  老二会走路了”“2003.10.1  买了第一台电视机”,歪歪扭扭的字迹记录着家庭的重要时刻。在这些文字旁边,还画着戴着草帽的小人牵着狗,下方用稚嫩的拼音写着“XIU  XIU  HUA”。

“这是我小时候刻的!”秀秀的脸一下子红了,不好意思地笑起来,“那时候总觉得地窖像龙宫一样神秘,我和弟弟举着煤油灯探险,还把偷摘的杏子藏在这里。有次被爷爷发现,他非但没生气,还帮我们把杏子洗净放在陶瓮顶上。”

九月想象着小小的秀秀和弟弟,提着忽明忽暗的煤油灯在昏暗的地窖里穿梭,时而被水滴声吓得尖叫,时而为发现新“宝藏”欢呼雀跃。手电筒最后的光亮中,那些沉睡的农具、斑驳的刻痕,仿佛都活了过来,讲述着这个家庭一代又一代的故事,诉说着他们与这片土地深深的羁绊。

当最后一筐大白菜被晃晃悠悠地吊出地窖时,天边的晚霞正烧得浓烈,仿佛整片天空都着了火。橘红色的霞光斜斜地洒进地窖口,给幽暗的地下世界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九月扶着井沿探头回望,只见陶瓮、木架、农具都沐浴在这层柔和的光晕里,白天看着普通的酸菜瓮此刻泛着琥珀色的光,挂着水果的木架像镶了金边的陈列柜,就连角落里生锈的老农具,也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庄重而神圣。

那些安静躺着的蔬菜,像是等待检阅的士兵。大白菜裹着翠绿的外衣,胡萝卜橙红的根部透着光泽,土豆整齐地码成小山,仿佛在诉说着白天田地里的辛勤劳作。墙壁上的刻痕在光影交错中更加清晰,"1987.6.5  老二会走路了"的字样被夕阳照亮,歪歪扭扭的笔画里藏着岁月的故事;秀秀小时候刻的卡通小人,此刻仿佛也活了过来,在墙壁上蹦蹦跳跳。

就在这时,一阵诱人的香味随风飘来。大白菜炖豆腐的香气混着烧柴火的烟味,直往鼻子里钻,勾得九月忍不住咽了咽口水。这香味里,有白菜的清甜、豆腐的醇厚,还有柴火特有的焦香,光是闻着,就让人感觉肚子开始咕咕叫了。

"吃饭啦——"秀秀妈妈的声音从院子那头传来,响亮又亲切。声音穿过挂满槐花的老槐树,惊得树上的麻雀扑棱棱地飞起来,扑扇翅膀的声音和着远处的犬吠,让这个宁静的傍晚一下子热闹起来。

晚上,九月躺在热乎乎的土炕上,盖着带着阳光味道的棉被,却怎么也睡不着。窗外的虫鸣声此起彼伏,像是在演奏一首夜晚的交响曲。她的脑海里不断回放着地窖里的点点滴滴:刚掀开木板时扑面而来的寒气,石壁上像泪珠一样的蜡油,裹着报纸的新鲜水果,还有那把承载着家族历史的老犁。

原来,这个看似普普通通的地窖,藏着这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它不仅仅是个储存蔬菜的地方,更是一家人生活的缩影。这里记录着祖辈们种地的艰辛,见证着家族一代又一代的成长,延续着对土地深深的热爱。
记住手机版网址:m.weishukan.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