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9 章 梨落心安_我们都是九零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 89 章 梨落心安

第(3/3)页

她鼓起勇气,向身旁背着单反的年轻姑娘露出微笑:“你好,能帮我拍张和梨花的合影吗?”姑娘欣然应允,指挥她站在光影交错的梨树下方,微风吹过,几瓣梨花正巧落在她肩头。“别动!这个瞬间真美!”快门声响起,将九月与漫天梨花的笑颜一同记录。

九月道了声谢谢后,在QQ空间写下:“贵德的梨花真的很美,替你也看了这场春天的雪。”发送前,她盯着对话框里陆川灰色的头像迟疑片刻,最终还是点击了发送。画面里,她仰头望向枝头的梨花,阳光在脸上洒下斑驳光影,发丝间还沾着细碎花瓣。阳光下的梨花静静绽放,而这份带着淡淡牵挂的分享,也随着网络信号,飘向未知的远方。

穿行在梨园的阡陌小径间,九月与同样驻足赏花的游人攀谈起来。攀谈中,她结识了来自天南海北的旅伴:戴着宽檐草帽的背包客小陈刚结束川藏线骑行,总爱眯着眼睛讲述路上遇到的雪山与星空;戴着圆框眼镜的女教师林薇,随身携带着素描本,不时用炭笔勾勒梨花的形态;还有操着浓重西北口音的赵大叔,他往梨树下的石墩上一坐,顺手从帆布包里摸出几个油亮的烤馕,热情地招呼众人围坐。

"要说咱贵德的梨花,那可是有故事的。"赵大叔掰下一块馕递给九月,粗糙的手掌上沾着细密的梨花粉,"打祖辈起,老辈人就在黄河边上种梨树。那时候日子苦,梨子能充饥,树皮能入药,就连落下的花瓣,晒干了都能当枕头芯。"他指向远处山坡上一株枝干虬曲的老梨树,"瞧见那棵'梨树王'没?都三百多岁了,年年开花结果,比城里的钢筋水泥楼还结实。"

林薇边听边在本子上速写,笔尖沙沙作响:"原来梨花不只是风景。"她指着画纸上半开的花苞,"您看这花瓣的纹路,像不像黄河水的涟漪?"赵大叔爽朗大笑,笑声惊起枝头几只麻雀:"姑娘说得对!咱这儿的人,打小在梨花树下长大,结婚要折枝挂红绸,生娃要酿梨花蜜,连老辈人的寿材,都得用梨木打。梨花啊,就是咱的根。"

小陈掏出相机,对着天空中盘旋的无人机调试:"大叔,听说梨花节特别热闹?"赵大叔一拍大腿,眼里闪着光:"可不是!每年四月八,方圆百里的乡亲都聚到梨园。男人们在树下赛唱花儿,嗓子一亮,连梨花都跟着颤;女人们支起大锅煮手抓羊肉,香味能飘出十里地。娃娃们最欢实,在花丛里追着跑,摔一跤都沾着满身花香。"

他从兜里摸出皱巴巴的照片,画面里一群身着民族服饰的村民围着篝火起舞,身后是层层叠叠的梨花,月光将花瓣镀成银色:"现在日子好了,梨花不光是饭辙,还成了咱的'金疙瘩'。游客来看花,买梨膏、吃农家饭,村里盖起了民宿,娃娃们上学也有了新书包。"

赵大叔起身拍打裤腿上的尘土,从包里又掏出几个用报纸包着的梨:"尝尝自家种的酥梨,脆得很!"九月咬下一口,清甜的汁水漫开,恍惚间仿佛尝到了这片土地的阳光与风雨。远处传来牧羊人的吆喝,羊群穿过开满梨花的田埂,勾勒出流动的白色曲线。

许久,众人在梨园入口道别。赵大叔将剩下的烤馕硬塞给小陈:"路上饿了吃!"林薇举起画本,上面多了一幅速写——戴着草帽的赵大叔站在梨树王下,背后是漫天纷飞的梨花。

九月望着这片梨花海,它承载的不只是风景,更是无数人用汗水浇灌的生活,是在岁月里生根发芽的希望。当春风再次拂过黄河岸边,这些故事又会随着新的花苞,绽放在每个慕名而来的旅人心中。
记住手机版网址:m.weishukan.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